进圈喂猪已成了夫妻俩日常工作 一对从大山深处走出的年轻学子,大学毕业后相约南下打工,并终成眷属,得知家乡扶持发展养殖业的信息后,他们冲破重重偏见,毅然回家养猪,成了当地学历最高的夫妻“猪倌”。逐渐说服家人当起猪倌 熊本锋和妻子黄秀丽家住秦岭深处的白河县,中学时他们成了同学渐渐认识,两人学习非常刻苦,经常一起讨论学习,相互鼓励。2000年,黄秀丽以687分的成绩考入陕西科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熊本锋考入郑州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他们毕业时相约一起赴深圳打工。到深圳后同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两人月收入能达万元。工作虽然累了些,但很快乐幸福。2005年两人结了婚。 去年初,熊本锋从网上看到家乡正扶持发展养殖业的信息,就和妻子商量回家养猪,做知识型农民。“刚有这个决定时,双方家人一致反对,那时我们天天给家里打电话……”黄秀丽说,后来才说服家人。成为当地学历最高猪倌 去年4月,这对大学生夫妻终于回到熊家所在的白河县冷水镇,将打工攒下的10万余元投到建养殖场,又5万元,建起了150平方米的圈舍养猪,当年出栏生猪80头,收入十多万元。 黄秀丽说:“我们是头一次养猪,边养猪边学习相关知识,除看书听课外,丈夫在网上浏览资料时常会熬到很晚。能得到这样的收益,也感到满足。” 在当地扶持下,今年3月,他们又投入30万元建起了480平方米的新型圈舍。“仅靠养猪还不行,今后还要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发展循环经济,用猪粪喂养蚯蚓,再将蚯蚓加工成饲料喂猪喂鸡和喂鱼。猪粪水可栽植草莓等经济作物,环保又增收。”熊本锋说。“他们成了当地学历最高的夫妻‘猪倌’。”该县县委工作人员说,他们还常到杨凌等地学习技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这对大学生夫妻在当地养猪已养出了“名堂”,他们十年寒窗苦读后返乡与猪打交道的做法,仍令一些村民不解。“他们居然回来养猪,真叫人有些想不通,是不是在外面‘混背了’。” 面对这些猜测,黄秀丽淡淡地说,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本报记者 刘俊锋 文/图
标签: 菌类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