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植物资源丰富,为多种食用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在世界上可供食用的菌共600多种,其中云南就有300多种,比较著名的食用菌有:鸡纵、竹荪、松茸、牛肝菌、虎掌菌、猴头菌等,其中外宾乐于食用和出口的菌类有以下几种: 鸡枞是一种美味山珍,称之为菌中之王,其肉肥硕壮实,质细丝白,味鲜甜脆嫩,清香可口,可与鸡肉媲美,故名鸡枞。它含有钙、磷、铁、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份。鸡枞吃法很多,生熟炒煮作煲汤皆宜,滋味均极鲜美。用鸡枞可以制作多种名菜,成为鸡枞宴席。鸡枞经过晾晒、盐渍或用植物油煎制而成为干鸡枞、腌鸡枞或油鸡枞,可以贮存较长时间,以备常年食用。鸡枞产季为每年的六至九月,多半生长在未受污染的红壤山林的半山坡上。 竹荪:竹荪又名竹笙、竹参。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气灯纱罩。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整个菌体显得十分俊美,色彩鲜艳、稀有珍贵,被人们称之为“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竹荪之鲜,因含有较多的氨基酸,还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竹荪有防食物腐的特点作用,在炎热的夏季作菜煲汤时,置少许竹荪入内,可防止酸坏、延长存放时间。它还是食疗佳品,能减少腹壁脂肪;还具有镇痛、补气、降低血压的作用。竹荪是我国高档出口土特产品,人们比喻用一两黄金换一市斤竹荪。 松茸,学名松口蘑,是名贵食用菌,生长于松林地和针阔叶混交林地,夏秋季出菇,七、八、九月为出菇。新鲜松茸,形若伞状,色泽鲜明,菌盖呈褐色,菌柄为白色,均有纤维状茸毛鳞片,菌肉白嫩肥厚,质地细密,有浓郁的特殊香气。松茸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等有效成份。据有关资料表明,松茸还含有丰富的蘑菇多糖,有抗癌效用。日本人喜爱食用。鲜、干松茸,均有出口日本等国。 牛肝菌分白、黄、黑三种牛肝菌,食用方法相同,味道亦近似。牛肝菌菌体肥大,肉质细嫩,含蛋白质高,在西欧各国被推为著名的营养食品,是菌类中换汇率较高的畅销商品。自1923年起,我省的白牛肝菌开始出口西欧,极受欢迎,供不应求。现在白、黄、 黑牛肝菌均组织出口。牛肝菌生长于海拔900米至2200米之间的松栎混交林中,或砍伐不久的林缘地带,在石林途中一带和石林附近出产较多,生长期为每年五月底至十月中,雨后天晴时生长较多,易于采集。在此期间,去石林游览的客人,一般可以吃到新鲜的牛肝菌。我省的牛肝菌,大部份是切片晾干,组织出口。 虎掌菌在历史上被视为国宝珍品,是向历代王朝纳贡的贡品之一。这种菌无盖无柄,在菌体上长满一层纤细的茸毛,呈黄褐色,并有明显的黑色花纹,形如虎爪,因而得名。虎掌菌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很高,鲜时有浓郁的香味,干制后香味更浓厚。虎掌菌每年八至九月生长在高山悬崖的草丛深处。云南省仅有楚雄州和丽江县的少数地区生产,故较珍贵。 猴头菌是鲜美无比的山珍,菌肉脆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荤”之称;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生产于云南省东北部和西北部的山区,每年八、九月久雨初晴之时,是猴头菌的盛产季节。在深山密林中潮湿温和、空气流通之处,一只只毛茸茸的猴头菌寄生在栎、桦等树干上,白色并带有淡黄或粉红色,椭圆光洁,远望颇似一只只乖巧机灵的金丝猴, 因而得名猴头菌。猴头菌营养丰富,含有多肽及多醣类,以及需要的多种维生素。 据有关资料表明, 猴头菌具有组织修复、增强细胞活力、抗癌、延年益寿、美容健体等功能。用猴头菌与银耳烹制甜食,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食品,经过蒸煮,于夜间睡前食用,对患有气管、食道及平滑肌组织疾患者有保健作用,可安眠平喘,增强细胞活力和抵抗力。
标签: 菌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