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各地猪价暴涨,短短几天内已突破9元大关,部分地区甚至已经超过10元。但一片大涨的背后,却是全国许多猪场产能锐减,养猪户无猪可卖,超70%的猪贩子收不到猪。 猪价持续高位,市场供应不足,猪场复养已是行业的迫切需求,也已经成为政府和民生的共同诉求。但是作为养猪人,如何避免复养时重蹈“防控失败”的血泪史呢?天兆猪业的防非六模式或许能为你提供一些参考。 今天,我们来说一下防非六模式中的多点式批次化生产模式。 上世纪90年代,国内养猪企业开始引进SEW(Segregated early weaning,早期断奶隔离饲养)技术,在实际管理中它分为早期断奶和隔离饲养两部分。具体做法是在仔猪21日龄内断奶,再将仔猪同母猪隔离进行饲养。SEW技术与传统养猪工艺流程的一条龙模式不同,为多点式生产模式,即将猪群分开隔离在不同的地点(猪场)饲养。 (还未断奶的仔猪) 目前流行的有两种生产模式: (1)二场式。繁殖猪群在一个场地,保育和生长育肥猪群在另一场地。这种二场式不同于传统的二场式,前者在仔猪早期断奶后会立即隔离到另一猪场进行饲养,而后者的保育与繁殖猪群在同一猪场,直到保育舍猪群出栏后,才会隔离到另一猪场进行育肥。 (2)三场式。繁殖、保育和育肥三个阶段的猪群,分别在三个互相隔离的不同猪场进行饲养。妊娠、分娩母猪饲养在繁殖场,10~21日龄的仔猪断奶后转到保育场保育,体重达25kg左右转至育肥场肥育,直至出栏。这种养殖方法一般适用于母猪养殖数量大的猪场。 此外,SEW的多点式生产模式还要求猪场做到批次化生产。批次化生产就是将原来每天或每周都有的断奶、配种及分娩工作,改为在集中的时间内完成,且间隔分明有规则。这样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传统连续饲养方式造成的疫病传播,降低养猪的生物安全风险。 (同一批次生产的小猪) 批次化生产并不是一个新技术,它最早起源于20多年前的欧洲家庭农场,由于平均每个猪场的存栏母猪数量较少,农场主们为一次性获得数量较多的断奶仔猪而发明了批次化生产技术,只不过这项技术在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自从2013年猪流行腹泻在全球流行起来,革新生产流程技术,降低疫病风险成为了养猪业的头等大事,批次化生产技术才逐渐受到养猪人的重视。 (家庭农场里同一批次的育肥猪只) 其实无论是多点式生产还是批次化生产,本质都是在讲“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应用这个原理,天兆猪业从多年前便开始执行多点式批次化生产模式,即母猪繁殖场、保育场、培育场等分开,并据此构建了“1+2+4”的多点式生产模式, “1”即为一个种猪场,“2”为两个保育场,“4”为四个培育育肥场。 同时为了适应此多点式生产模式的需要,天兆猪业调整了生产的节律,实行以“28天”为节律的批次化生产工艺。每隔28天就会有一批母猪进行配种,一批小猪出生,出生的小猪一般在21日龄断奶,断奶后的小猪与母猪都会全部运出产仔舍,接下来的1周时间对产仔舍进行清洗、消毒与烘干,随之下一批待产母猪进入产仔舍产仔。通过这种方式,天兆猪业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进全出和批次化生产,从而提高了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 非洲猪瘟疫情的爆发对生物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后非瘟时代,能够谋发展的是那些能顺应时代变化、快速调整生产管理模式的企业与养户。对于准备复养的养猪人来说,如果猪场能够做到多点式批次化生产,相信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分点式批次化生产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也要考虑到猪场的建设布局设计,如何设计兼顾养猪需要与生物安全的猪场,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天兆猪业的建筑模式,敬请关注。
标签: 菌类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