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农产品价格“涨声”不断,不少人认为农民是物价上涨的最大受益者,就连国家统计局的官员也公然宣称“农民净收入部分82%靠物价上涨”,“站在农民的角度,物价上涨是应该的”。 依靠农产品涨价赚了个盆满钵满,看来物价上涨也并非洪水猛兽,而是福祉可观。问题在于农民兄弟真的是农产品涨价的赢家吗?拨开农民“享福”的美丽面纱,个中实情不妨探个究竟。 首先,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不可小视。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前不久在养猪大省四川调查发现,尽管猪肉价格持续攀高,养猪户仍然是一肚子苦水,虽说肉价涨了,但猪仔的价格、饲料的价格与猪肉价格“比翼齐飞”,生猪总量不增反减据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提供的统计数据,今年2月作为主要饲料的玉米涨了14.9%,豆粕涨了59.3%。今年头两个月,浙江省一些地方每养一头猪要增加成本140元,养殖户从肉禽产品涨价中得到的收益中很大部分因成本上涨而缩水。央行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表明,2007年第三季度全国农资价格同比上涨6.4%,这抵消了37%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农资涨价抵消了农民近一半的净收入。2007年1月至11月,粮食价格同比涨幅在6%至7%之间,农村CPI涨幅高于城市,农民需要为食品消费多支出8%。说“农民净收入部分82%靠物价上涨”,只怕要大打折扣。 其次,农产品涨价收入并非尽归农民腰包。在我国,农民是农产品的生产者,但不是农产品市场的直接主体。农产品集中销售的季节,价格并不高,城里人所消费的农产品,主要是从中间商手中买来。粮价走高的时候,粮食在粮商手中而不在农民家里。城里人每多掏一块钱的买粮成本,流通环节可入账0.85元,分给农民的羹只有0.15元。去年夏天,北京每斤香蕉的批发价卖到2元钱的时候,蕉贩子从海南进货的最低价仅8分钱。 再次,物价上涨增加了农民的消费支出。消费品涨价链条环环紧扣,农民“盼涨又怕涨”。他们过日子不可能刀耕火种、自给自足,卖了农产品,还需要买一些包括部分农产品在内的生活必需品,不得不承受着与城里人同样的高位价格。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民承受物价上涨的能力远不及市民。城里人吃不起猪肉,养猪的农民也未必舍得吃。物价上涨的苦酒无法拒绝,农民生活成本的开支必然沉重。 透过现象看本质,莫让浮尘遮望眼。不考虑生产成本的增加,不考虑农民在市场交易中所处地位,不考虑农民的实际消费支出,把涨价当作帮助农民增收的途径,这条蹊径不知能走多远,又有多少农民会为这样的“涨声”喝彩呢。
标签: 医院法律法规培训ppt 、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题库 、 最新疫情防控要求及措施 、 摘抄20条法律法规 、 怎么查询国家和当地 政策